| 加入桌面 | 手機版
免費發(fā)布信息網(wǎng)站
貿易服務免費平臺
 
 
當前位置: 貿易谷 » 資訊 » 行業(yè)資訊 » 全國各地紛紛推進煤改氣、油改氣計劃

全國各地紛紛推進煤改氣、油改氣計劃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13-12-07 08:28  瀏覽次數(shù):21

在各地大力推進“煤改氣”的背景下,我國本應轉向寬松的天然氣供需形勢迅速緊張起來。今年的供氣缺口可能高達80億立方米。到2015年,我國還有可能形成300億立方米的供氣缺口。

逼宮天然氣

2013年,全國各地紛紛推進煤改氣、油改氣計劃,本應好轉的天然氣供需形勢迅速惡化,供氣缺口有可能達到80億至135億立方米。

一紙通知貼在山東省德州市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三八路格瑞德公寓門崗處:“接到市政府和環(huán)保局聯(lián)合通知,今年為創(chuàng)建環(huán)保衛(wèi)生城市,用煤燒鍋爐的單位要無條件統(tǒng)統(tǒng)拆掉不能再使用。”

業(yè)主石女士發(fā)愁得很:“原來供暖用的鍋爐已經拆了。為了用燃氣供暖,小區(qū)要對家里的暖氣設備統(tǒng)一改造。眼看就到冬天了,會不會受凍啊?”

“會不會受凍”的問題,已經成為今年冬天一個大大的懸念。事實上,今年是我國天然氣供需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,供氣缺口保守估計80億立方米,相當于去年北京市一年的用氣量。而北京是全國消費天然氣最多的城市。如果今年遭遇極端天氣,缺口有可能達到135億立方米。繼10月中旬提醒今年冬天天然氣供需形勢緊張后,國家發(fā)改委11月連發(fā)兩個通知預警今冬可能出現(xiàn)的氣荒。

霧霾陰影重重

“清晨,霧是白色而潮濕的,此后變得更像煙。空氣中的小顆粒和煙灰混在一起,讓人的呼吸感到干澀刺痛。在一些十字路口,交通完全被堵塞,人們不得不拋棄一些公交車和貨車。”1902年英國倫敦出版的一份半月刊上這樣寫道。同樣的場景,如今也出現(xiàn)在中國。

去年冬天以來,全國持續(xù)出現(xiàn)大范圍霧霾天氣。燃煤鍋爐、交通運輸、重污染企業(yè)瞬間淪為千夫所指的境地。高污染的煤炭被貼上黑色標簽,人們將目光轉向清潔高效的天然氣——天然氣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僅為煤炭的一半和五分之一左右,二氧化硫的排放幾乎為零。

隨著今年6月大氣治理“國十條”的頒布,各地紛紛推進煤改氣、油改氣計劃,天然氣需求迅猛增長。按照國務院及環(huán)保部的要求,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要降低到65%以下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(qū)到2017年前減少煤炭消耗9300萬噸,年均2000萬噸,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區(qū)域增加天然氣消耗1500億立方米。

在投資支持和政策補貼的指引下,煤改氣項目蓬勃開展起來。到今年第二季度,北京市城六區(qū)已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2407蒸噸,共計115臺鍋爐;陜西西安已撤除燃煤鍋爐194臺;蘭州市已動工拆除83家172臺鍋爐共計1518蒸噸,占撤除總任務的40%;就連西藏數(shù)十處供熱站也在積極進行燃氣鍋爐改造……

“出于防治霧霾等目的,華北地區(qū)在大量推進煤改氣。如果要置換2億噸標準煤,就需要3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。”中石油一位天然氣研究專家坦言。

由于價格優(yōu)勢,交通運輸行業(yè)中的天然氣新增需求也不斷放大。近年來,各地出現(xiàn)了LNG客車采購高峰,出租車、私家車也紛紛“油改氣”,導致LNG加氣站密集開建。在今年前6個月里,全國CNG(壓縮天然氣)加氣站增長600多座,LNG(液化天然氣)加氣站增長了800多座。天然氣汽車新增47.3萬輛,總保有量已達到157.7萬輛,同比增長40%。

鑒于天然氣“錢景”,地方政府、投資商都期望分羹。“2012年和2013年在陜西、內蒙古、四川等天然氣田周邊地區(qū),大大小小LNG液化產能紛紛投產。截至2013年9月30日,全國LNG液化廠總產能達到3401萬立方米/日,同比增長33%。”息旺能源分析師王瑞琦說。

需求在快速增長,產能卻只能逐步釋放,使得今年天然氣供需形勢特別緊張。在4月至6月傳統(tǒng)消費淡季,中石油往年天然氣銷量增幅為10%~15%,今年卻高達25%,創(chuàng)歷史之最。

“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增長13.5%,明顯高于9.2%的產量增速,供應總體偏緊。烏魯木齊、北京、石家莊等地,首次在消費淡季出現(xiàn)供應緊張狀況。”國家發(fā)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。

最大供需矛盾

其實,就在一年前,國家發(fā)改委發(fā)布《天然氣利用政策(2012)》時,對形勢的判斷還很樂觀。根據(jù)《天然氣發(fā)展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》,當時人們預計2015年全國天然氣需求量為2300億立方米,供應能力超過2600億立方米,是供過于求的局面。因此,《天然氣利用政策》的基調是鼓勵利用。政策明確提出要“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”,絕大部分天然氣發(fā)電項目由允許類、限制類調整為優(yōu)先類和允許類,同時放寬工業(yè)燃料中天然氣的置換領域,以改善環(huán)境、促進節(jié)能減排。

“市場發(fā)展得太迅速了。重新估算后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2017年前天然氣供給增加能力都很可能低于消費預期。這也是11月發(fā)改委兩次下文強調有序推進煤改氣的原因。”中石油規(guī)劃總院油氣管道工程規(guī)劃研究所副所長楊建紅說。

今年的天然氣缺口,保守估計是80億立方米。如遇極端天氣,供氣缺口將達135億立方米。

“關鍵是日峰值缺口到底有多大,現(xiàn)在可以說,這個缺口很大。”楊建紅說。他指出,天然氣供應緊張并不是總供應量的不足,而是當某個時點、某地天然氣需求猛增時,當?shù)氐墓饽芰κ欠衲軌驖M足突增的需求。如果遭遇極端天氣,需求可能瞬間達到平時的10倍。

為了保障烏魯木齊供氣,今年6月中石油首次在新疆呼圖壁儲氣庫注氣系統(tǒng)儲氣,截至10月7日儲氣超10億立方米。“然而這也僅夠滿足烏魯木齊突發(fā)需求。”一位中石油人士稱,“原來冬季向外供氣的新疆,今年因為大量煤改氣項目,可能自用都有困難了。”

事實上,近十年來,我國的天然氣開采速度并不慢,從年產百億立方米躍升至千億立方米;進口量更是從無到有,2012年達到423.8億立方米。今年上半年,我國國內天然氣產量588億立方米,增長9%,預計全年天然氣產量達到1160億立方米,增長7.7%,高于去年6.5%的增長水平。可見,在上產方面石油企業(yè)已經盡力。

針對當前的緊張局面,三大公司紛紛承諾,要通過管網(wǎng)的互聯(lián)互通,協(xié)調保供事宜。中國石化集團表示,將利用陜京線日均代輸天然氣190萬立方米,確保大牛地氣田向山東、河南、內蒙古市場平穩(wěn)供氣。

中石油塔里木油田、長慶油田、青海油田和西南油氣田四大冬季保供主力氣區(qū)全部滿負荷生產,預計向下游用戶供氣超300億立方米。同時,中石油與中亞天然氣管道各供氣方銜接,最大可供量進口天然氣120多億立方米,同比增長7%。

此前投產的新疆、河北、四川3個儲氣庫和即將提前試采的中原油田儲氣庫,也將在本次供暖季有所表現(xiàn)。同時,中國石油將加大儲氣庫注采周轉次數(shù),充分發(fā)揮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調節(jié)作用,滿足保供需要。

?

分享與收藏:  資訊搜索  告訴好友  關閉窗口 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:
 
推薦圖文
贊助商鏈接
推薦資訊
贊助商鏈接
 
站內信(0)     新對話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