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“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”,這句話雖是一句戲言,但是說的不無道理。在心理培訓老師看來,家長的孩子的性格心理的形成有很大影響。
許多家長抱怨“孩子不愛學習;孩子總是調皮搗蛋;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……”,其實,如果孩子不喜歡學習,那可能是家長不愛學習或者不認為學習有多重要;如果孩子懶惰,那可能是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……
子心理培訓老師看來,家長對于孩子的影響,除了基因的決定因素之外,日常生活中,家長的行為舉止、談話方式、行為處事都會子啊無形中對孩子造成影響,孩子會不由自主的模仿學習家長的一切。
近日,一份名為《一張表說明孩子毛病背后的家庭教育》的表格在網(wǎng)上熱傳,引發(fā)眾多家長的關注與討論。在這份表格中,共羅列了孩子自卑、懦弱、不懂是非等17種性格方面的缺陷,每種缺陷的后面都對應著一種家庭教育的情況,比如,孩子膽小害羞,反映出父母平時管得太多,時常責怪,包辦代替。
此外,表格還根據(jù)孩子性格的缺陷,以及所反映出的父母平時的教育模式,將家庭教育分成5類,分別是干涉型家庭教育、溺愛型家庭教育、放任型家庭教育、暴力型家庭教育,以及無文化型家庭教育。
“這個表格有一定的參考價值,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孩子性格的形成的確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。”心理培訓老師。不過,他也認為,在看待這個表格時應該注意,比如孩子表現(xiàn)出自卑、懦弱,尋找原因的話會發(fā)現(xiàn)家庭教育中父母其中會有一個苛求之人,但并不是說家庭中有苛求的家長就一定會讓孩子出現(xiàn)自卑、懦弱。
教育孩子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
家長在言談舉止中所傳遞的信息能被孩子感受到,并表現(xiàn)在孩子以后的成長中。先尊重客觀看到的孩子的現(xiàn)狀,再去適度引導。舉個例子說,一個學生,天生是粘性氣質,就是比較害羞、膽小,碰到這樣的孩子,父母從小就要加以引導,多與孩子親近,多鼓勵孩子。
心理培訓老師表示,最怕家長事先就在心里對孩子有標準,并以此去衡量孩子,從而忽視客觀現(xiàn)狀。建議家長,盡可能多地學習對孩子成長有好處的教育方法,再挑選合適的方法加以教育與引導。
林紫心理咨詢中心:http://www.xlzx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