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要說明“女人的思維”是一種隱喻,是一種思想特質,是“自我”意義上的女性。“男/女”,就像“左腦/右腦”、“感性/理性”一樣,本身就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中,只不過當我們還需要從外部世界中獲得存在意義的時候,“男性”思維就是我們立身的根本,“女性”的思維特質就會跟多地被藏在潛意識的層面。
互聯(lián)網思維
在互聯(lián)網時代,自我的和個人化的意識越來越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思想。 “女性”思維天然就是情感導向和體驗導向的,并不需要經過邏輯論證,憑借本能的直覺反應作出判斷,知其然,但不需要知其所以然。
女性思維是一種感性思維,但長期以來,感性思維一直都是創(chuàng)業(yè)的大忌。的確,過去的創(chuàng)業(yè)你必須精于功能的設計、成本的控制、流程的管控、政商關系的處理,理性、精明,是創(chuàng)業(yè)成功的必備素質,甚至也是唯一的素質。
但是在今天,光是理性卻并不管用了,至少不足以讓你成為一個牛逼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,成就一個牛逼的企業(yè)。因為今天的創(chuàng)業(yè),除了要考量你的技術和運營能力,更需要你具備洞悉人性、洞察用戶心理的能力,需要你像一個女人一樣去思考和感知。
用戶需求是感知出來的
過去我們了解客戶一般采用的是市場調研的方式,靠抽樣調查,靠樣本分析。在匱乏年代,在工業(yè)化時代,在消費者的需求還停留在吃飽穿暖、人身安全的時代,這樣的方法自然是有效的,因為消費者在意的是功能和性價比。但是當消費者的需求已經上升到社交、尊重和自我實現(xiàn)這個層面的時候,抽樣調查就變得非常扯淡了。
有一個笑話,說的是一家包包生產企業(yè)準備設計一款更貼近消費者的女用包,就派出市場人員去調研,發(fā)現(xiàn)女孩子每次從包里找東西都顯得非常費勁,所有的數(shù)據都證明現(xiàn)在的女包設計不合理,應該有更多的隔層。于是,企業(yè)馬上退出了一款有更多隔層的女包投放市場,廣告也沒少打,市場就是沒起來。企業(yè)只好求助營銷專家,專家一通研究以后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是女人就喜歡享受從包里慢慢找出東西的過程。
以前有一本試圖解釋男女吵架模式的工具書,叫作《男人來自火星,女人來自金星》,書中講到男人外表強硬,但思維簡單,屬于線性思維;女人外表柔弱,但思維呈網狀,敏感,富有想象力。
男人不能理解女人在吵架中的行為:
那么喜歡翻舊賬,那么惡毒的詞語都想的出來。過去的淑女怎么轉眼就變成了悍婦?
原來,女人的邏輯如下:她只能用極端的方式來引起男人的關注。她要用最決絕的話,最后悔的詞語來表態(tài),她其實是在提醒男人:我要的只是一點溫柔而已。這個你都不答應,我也太沒面子了。你快認錯吧,只要你認錯了,我馬上就原諒你了。
女人也不能理解男人在吵架中的行為,女人總是一廂情愿地想:
雖然我喜歡拿你跟人家比較,還不是因為我喜歡你。不然,我怎么可能會跟你好!
而男人的邏輯是:你說別人好,那你為什么要跟我?既然你不信任我,我們還有什么必要談下去。既然什么事情都是你在做主,每次都是你在朋友面前,讓我下不了臺。我們在一起,還有什么意思呢?
在互聯(lián)網的熏染之下,如今的用戶正越來越多地體現(xiàn)出女性主義的特征。女性主義并不是一個貶義詞,而是說在人們的基本需求被滿足之后,更在意產品的情感屬性,更追求產品之于個人品味的意義,情感的濃度越高,產品的粘性越大。而情感是一種只能感知、體察和揣摩,卻不能通過調研得知。有一句話說”用戶只會抱怨,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”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“放棄理性思維”
現(xiàn)實生活中,感性和理性之間仿佛存在著一條天然的鴻溝。理性的人往往纏繞在精確的邏輯中沾沾自喜,而感性派又對自己在細微處發(fā)現(xiàn)真諦的能力自鳴得意。
但是作為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者,無論你的思維模式偏于理性還是偏向感性,都有必要將兩者打通,理性讓我們變得精確,感性讓我們富有情懷。
微信創(chuàng)始人張小龍更極端。在一次《微信背后的產品觀》的演講中,他甚至認為產品經理應該“放棄理性思維,更應該依靠直覺和感性,而非圖標分析。產品經理應該是一個文藝青年,而非理性青年。”“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,需要在極端現(xiàn)實主義和極端理想主義之間取得平衡,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一并接受下來,徹底去除其中的相對性,絲毫不會覺得其中的矛盾和沖突之處。”
張小龍的觀點看起來像是矯枉過正,但其實是因為我們之前的產品觀實在太過于依托邏輯和理性了,而邏輯和理性只會讓我們離用戶越來越遠。“放棄理性思維”的本意是要在理性的基礎上,激活你潛在的感性思維。這個當然很難,但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超級產品經理應該具有的“現(xiàn)實扭曲力場”。